通波仔(冠心病的治疗方法)

– 以下内容经 卢家业医生 审校

冠心病(冠状动脉心脏病)是最普遍的心脏病之一,单在 2019 年本港已有 3,740 人死于冠心病。冠心病可分为慢性及急性,后者的死亡率更高达 30%,如病人未能在黄金4 小时内接受打通血管治疗(例如溶血剂、“通波仔”(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搭桥手术,病人便有较大的后遗症风险。)

 

通波仔手术是什么?

冠心病的成因是负责为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因脂肪斑块积聚而出现变窄、阻塞问题,导致心脏血液供应不足,令患者出现心绞痛、心肌梗塞,严重者更会出现心肌坏死及有死亡风险。

如患者的冠状动脉收窄或阻塞情况已达 70%,或因急性冠心病送院,便有可能须接受通波仔手术。现时“通波仔”手术,属微创手术的一种,创伤性低及成功率高。通波仔与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虽然同样用于恢复心脏血液供应。

通波仔手术与搭桥手术的分别
通波仔手术与搭桥手术的分别

通波仔手术

手术过程: 从病人手腕或大腿内侧动脉放入微细导管,延伸至收窄的心脏血管位置,于导管放出小球囊,充气后撑开血管,再植入支架避免血管再度收窄。

使用时机: 创伤性低,通常作为冠心病首选治疗方法,9成冠心病患者均可使用。

麻醉: 病人可选择不用全身麻醉/局部麻醉 

康复时间: 手术后 1 至 2 日可出院

 

搭桥手术

手术过程: 从病人胸腔或手脚取出血管,搭建管道绕过被堵塞的血管部分,让血液恢复流通。

使用时机: 如病人的血管收窄至无法让心导管通过、有多条冠状动脉闭塞、病变部位曾植入支架,或血管钙化情况严重而无法使用通波仔手术。

麻醉: 病人必须全身麻醉

康复时间: 须几星期至几个月

通波仔手术与心导管及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
通波仔手术与心导管及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

在通波仔手术进行前,医生必须为病人进行心导管及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以准确评估病人的血管状况,是现时诊断心脏病的“黄金标准”。在X光透视下,医生会以穿刺方式,让特制的导管经末梢动脉到达病人心脏和血管,抽取血液,并注射显影剂以进行心血管造影。

通波仔手术与血管内超声波及冠状动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通波仔手术与血管内超声波及冠状动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本院的混合心导管检查及介入治疗手术室配置血管内超声波(IVUS)及冠状动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此技术可广泛应用于通波仔手术前或后,协助医生即时观察血管内壁情况,如找出危险的粥样斑块、识别血栓、及监控支架植入后支架有否紧贴血管壁,以减低病人再次心脏病发风险。

什么是血管内超声波(IVUS)及冠状动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

  • 血管内超声波(IVUS)不含辐射,帮助医生掌握血管的管壁形态及狭窄程度,有较长的临床应用历史。
  • 而冠状动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则是利用红外线光学技术,在进行心脏手术时反射出二维或三维影像,画像清晰度高,有助提升手术的精确度。
通波仔手术与支架植入术
通波仔手术与支架植入术

医生完成通波仔手术后,为了防止血管再度收窄,一般会在病变部位植入一个呈网管状的钢制医疗仪器,支撑刚扩张的动脉血管。支架的构造特殊,表面附有药物涂层,可有效减缓血管内壁细胞增生。

通波仔手术后注意事项
通波仔手术后注意事项

病人接受通波仔手术后,血液流通管道虽然已被打通,但不代表脂肪斑块会消失,因此病人在通波仔手术后仍须长期服药物,减少脂肪斑块积聚于血管或支架的风险。另外,病人亦要改变生活习惯,例如戒烟、通过运动及健康饮食控制三高,才能有效控制病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