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腸氣

– 以下內容經 楊丕祥醫生 審校

小腸氣的現況

小腸氣是幼兒常見的疾病,多數出現於男性,因為男性的腹股溝位置有一條 先天性管道未閉合,約有27%男性會患上小腸氣,而女性的患病機率較低, 約有3%比率會患上此病。

 

甚麼是小腸氣?

小腸氣即疝氣,又稱「脫腸」,指內臟自腹壁突出而形成的腫塊,大部分疝氣 都不會自行痊癒,也無法服藥治療,手術是唯一根治的方法。由於突出的器官 多為小腸,故俗稱「小腸氣」。如果放任不治療,疝氣有機會愈變愈大,突出 來的器官一旦「卡」住,影響腸道暢通和腸道的血液供應,有機會導致腸梗塞 或腸臟壞死等嚴重併發症。

小腸氣的症狀
小腸氣的症狀

小腸氣的初期徵狀並不明顯,可能只會在患者大聲叫喊、用力如廁、運動或長 時間站立後,才會發生,但只要躺臥下來或稍為搓揉突出部位,腫塊便會自行 消失。

  • 下腹位置突起如半球狀的腫塊
  • 大腿內側腫脹
  • 咳嗽或長時間站立後感不適及疼痛
  • 腹部感到劇痛 作嘔
  • 發燒
小腸氣的成因 + 風險因素
小腸氣的成因 + 風險因素

病因與患者下腹部位如肚臍對下、腹壁、腹股溝及股溝位置薄弱有關。當腹部 持續受壓,部份小腸軟組織可能會突出,並被緊箍在上述位置中,導致突出的 軟組織出現腫脹、疼痛。傳統上,不少患者是在咳嗽、彎腰或搬運重物時「出 事」,而臨床上亦發現有不少女性患者在進行瑜伽運動、仰臥起坐等修腰活動 時,因姿勢及用力不當而引發小腸氣。

 

小腸氣的風險因素

只要腹部長期受壓,不論男女,均有機會患上小腸氣,孕婦的風險尤其高。 原因是懷孕期間,腹腔壓力會逐漸增加,令腹壁變得薄弱,形成缺口,使腸臟 有可能從中脫出。在孕婦患者中,較常見的疝氣部位為腹股溝,稱為「腹股溝 疝」;亦有部分孕婦可能會在肚臍出現缺口,形成「臍疝」。

  • 腹壁結構存在先天缺陷
  • 腹肌因手術疤痕或老化而變得薄弱
  • 長期便秘而增加腹壓
  • 女士產後肚皮鬆弛
如何診斷小腸氣 + 治療方法
如何診斷小腸氣 + 治療方法

小腸氣患者通常都有明顯的臨床病徵,當病人在站立時腹部明顯有異物突出, 在平臥時便會縮回去;又或病人在咳嗽時腹部有異物突出,都能讓醫生輕易診 斷。 如果患者臨床病徵不明顯,醫生會進行超聲波或電腦掃描等進階檢查,以獲得 更準確的診斷。

 

小腸氣的治療方法

手術的技術已發展成熟,尤其最常見的腹股溝疝,也就是人體腹部與腿部交界 處的疝氣,多以微創方式處理。延誤接受治療,有可能令病情惡化,例如併發 腸臟梗塞或壞死,手術風險便會激增,最好及早治理。

微創疝氣(小腸氣)修補術

醫生只需要在患者腹部上開出三個小孔(約0.5至1.0厘米闊),然後放入纖細的手術儀器,將小腸拉回腹腔,再利用纖維膜填補薄弱的肌膜位置,以減低將來的復發風險;由於手術製造的傷口較小,可減低傷口受感染的風險,亦能減少術後痛楚,一般可即日出院。醫生亦可透過內窺鏡儀器檢查其他腹腔位置,確保腹部其他位置沒有初期疝氣。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