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甚么是胆石?
胆囊负责储存肝脏制造的胆汁,胆汁是由胆酸盐、胆固醇、卵磷脂等组成,当这些物质比例失衡,就会在胆囊出现沉积物,慢慢形成胆石。除了胆囊内生石,肝脏胆管也可生石。医学界推算本港每10人中便有1人患胆石问题,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但至今仍未掌握其成因。
症状
胆石常见征状是上腹气胀痛,症状在饭后会更明显,尤其进食比较油腻的食物后,右上腹会感到不适,甚至会延伸至背部,令患者感到恶心或呕吐。如胆囊受细菌感染、发炎,病人会感到右上腹痛。若胆石排出至肝脏总胆管,就有可能引发严重的总胆管闭塞,导致胆管发炎、黄疸病、胰脏发炎,可构成生命危险。
成因
医学界未完全了解生胆石的成因,但估计与家族遗传有关,如果家庭中有成员曾经患过胆石,其他家人也有较高的机会受到影响。女性、肥胖人士、患有红血球病及曾接受胃部切除人士也较易患有胆石问题。
一些长期病患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硬化、肝炎患者及其他慢性疾病,如果患有胆石,出现并发症的风险会比一般人高。特别是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感觉较差,往往较迟发现胆石问题。一旦引发急性胆囊炎,更容易并发肾衰竭或其他器官衰竭,死亡率亦较高。
诊断
临床上可以通过超声波检查来诊断是否存在胆石,即使微细如沙石般的胆石也可找到。而磁力共振检查则可以帮助了解患者的胆管结构。是否进行胆囊切除手术取决于患者的症状及是否存在并发症,例如出现胆发炎或影响肝功能等。手术包括切除整个胆囊、或使用胆管镜取出总胆管内的胆石。
治疗方法
许多胆结石患者抗拒切除胆囊,误以为会影响消化功能。胆囊只是储存胆汁的器官,胆汁由肝脏分泌,切除后仍能直接流入十二指肠帮助消化,对消化功能影响很小。手术切除胆囊是最理想的治疗方案,患者将不再受胆结石相关并发症的困扰,未来因相关疾病再次入院的几率也消除了,治疗选择包括:
- 药物
患者可以服用药物来溶解胆结石,但成效取决于胆石的构成物。它仅对纯胆固醇结石有效。而大多数结石是混合型,无法透过药物溶解。一旦停止治疗,胆石很快再次形成,所以较少使用这种治疗方法。 - 微创割胆手术
在患者腹部刺穿3-4个约0.5至1厘米小切口,将内窥镜及手术仪器放入体内,医生便能透过屏幕切除胆囊。好处是伤口细及失血少,减低患者的痛楚及伤口受感染风险,病人一般可在手术后当日或翌日出院。 - 微创单孔割胆手术
手术透过在肚脐处切开一个长约 2-3 厘米的切口,将手术仪器和内窥镜通过套管放入腹腔内便可进行割胆手术。由于伤口位于肚脐内侧,复原后难以察觉。患者皆可立即恢复饮食,并于当天或隔天出院。由于这个单一伤口较大(单孔3厘米伤口 vs. 多孔0.5-1厘米伤口),疼痛程度可能稍微高于多孔微创手术。 - 传统胆囊切除手术
手术过程中,在右上腹部开一个约6至10厘米的切口,但因为涉及肌肉和筋膜,术后的恢复期相对于腹腔镜手术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