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

小腸氣(疝)小知識

– 以下內容由楊丕祥醫生講解
Hernia_thumbnail

甚麼是小腸氣?

「小腸氣」即疝,又稱「脫腸」,是由於腹部肌肉層出現缺口,導致內臟(如小腸)可以自由進出。多數情況下,疝不會自行痊癒,手術是唯一能根治的方法。由於突出的器官以小腸最為常見,因此俗稱為「小腸氣」。若未及時治療,疝有機會愈變愈大,突出來的器官一旦「卡」住,影響腸道暢通和腸道的血液供應,有機會導致腸梗塞或腸臟壞死等嚴重併發症,這稱為絞窄性疝。

疝有很多種類型,依其發生部位不同,例如臍疝、腹股溝疝、股骨疝、橫膈疝等。最常見的類型是腹股溝疝。

 

腹股溝疝 - 症狀

  • 下腹或大腿內側出現半球狀腫塊
  • 咳嗽、站立或用力時疼痛,平躺後腫塊縮回,症狀便會消退
  • 當發生腸梗塞或腸臟壞死時,會出現劇烈腹痛、嘔吐或發燒

成因與高風險族群

主因:腹壁肌肉薄弱(手術疤痕、老化及男性前列腺疾病等)

誘因:

  • 長期腹腔壓增高(如便秘、咳嗽及搬重物)
  • 孕婦(胎兒增大導致腹腔壓力增加)
  • 男性由於腹股溝結構,精索和血管需經由腹股溝管延伸至陰囊及睪丸,因此腹股溝相關疾病的發病率較女性為高

診斷方式

  • 腹股溝疝主要是透過臨床檢查發現
  • 如果腹股溝疝是隱性的,需超聲波、磁力共振或電腦掃描輔助

治療方法

手術可以分為兩種類型:

  • 微創疝 (小腸氣) 修補術

    醫生只需要在患者腹部上開出三個小孔(約0.5至1.0厘米闊),然後放入纖細的手術儀器,將小腸拉回腹腔,再使用網片封堵疝缺口並強化肌肉層,以減低將來的復發風險;由於手術製造的傷口較小,可減低傷口受感染的風險,亦能減少術後痛楚,一般可即日出院。醫生亦可透過內窺鏡儀器檢查其他腹腔位置,確保腹部其他位置沒有初期疝。使用同一傷口也可以用於修復對側腹股溝疝。手術需要全身麻醉。

  • 傳統開刀修補手術

    在傳統開刀修補手術中,可以選擇局部麻醉、半身麻醉或全身麻醉。傳統的針線縫合法是以針線將肌肉缺口縫合,但這種方法的復發率較高。現在,多數疝手術會使用人造纖維網來封閉缺口,這些纖維網會永久留在體內。其主要材料包括聚丙烯、聚酯,這些材料已被應用數十年,且其安全性較高。

    傳統開放式 (開刀) 腹股溝疝修補手術通常僅修補患側(同一邊)疝。此手術方式無法讓外科醫生檢查周圍腹股溝區域或對側是否合併其他疝。由於手術切口位置的限制,同一傷口無法用於修復對側腹股溝疝。

關閉
家庭醫學普通科門診
開放時間:週日至週五 (9am - 1pm & 2pm - 6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