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的現況
前列腺問題在本港非常普遍,2022年共有519名男性死於此前列腺癌,佔男性癌症死亡總數的6.2 %,新增個案則有2,758宗,為第三大常見男士癌症。
甚麼是前列腺癌?
前列腺是男性的生殖腺,負責製造濃液混和精子形成精液。前列腺癌是前列腺細胞異常生長所形成,發病年齡多在50歲以上。由於前列腺腫脹問題很常見,再加上前列腺的惡性腫瘤生長緩慢,早期的前列腺癌症狀並不明顯,因此部分病人發現患病時已屬中晚期。
前列腺癌的症狀
-
尿頻
-
排尿困難
-
小便時感刺痛
-
小便或精液帶血
-
盆骨或脊骨痛楚
-
腳腫
前列腺癌的成因 + 風險因素
前列腺癌的成因主要跟年紀有關,此外長期吸煙、進食加工食物亦是致病原因。
前列腺癌的風險因素
年齡:患者以年長男性居多,較少發生在50歲以下的男士身上
遺傳:家族中曾有人患上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併發症
前列腺癌的發展可能會導致多種併發症,特別是在癌細胞擴散或治療過程中。了解可能的併發症有助於患者及早準備,並與醫生討論適當的應對措施。
1. 排尿問題
前列腺腫瘤可能壓迫尿道,導致排尿困難、尿頻、夜尿增多或尿流變弱。
2. 性功能障礙
前列腺癌及其治療(如手術、放射治療或荷爾蒙治療)可能影響性功能,導致勃起功能障礙或性慾下降。
3. 骨轉移與骨折風險
晚期前列腺癌容易擴散至骨骼,導致骨痛、骨折或脊椎壓迫,嚴重時可能影響行動能力。
4. 腎臟問題
如果腫瘤影響膀胱或輸尿管,可能導致尿液無法順利排出,增加腎臟負擔,甚至引發腎衰竭。
5. 貧血與疲勞
癌細胞影響骨髓造血功能,或因荷爾蒙治療導致紅血球數量減少,可能引發貧血,導致疲倦、頭暈及氣喘。
6. 淋巴水腫
當癌細胞擴散至淋巴結,或手術影響淋巴系統時,可能導致下半身水腫,影響日常活動。
如何診斷前列腺癌?
為提高前列腺癌的治癒率,即使沒有出現任何前列腺問題或症狀,醫學界亦建議55歲以上男士應定期接受前列腺癌篩檢。如懷疑患上前列腺癌或有任何前列腺問題,專科醫生有可能建議病人接受超聲波和磁力共振等進一步檢查。
- 前列腺癌篩檢:醫生會透過徵狀評分表、肛門指檢,以及配合尿流速測試和腎功能測試,初步評估患病風險。
- 血液檢查:如病人有前列腺腫脹、發炎、或前列腺癌,血清中的前列腺特異抗原(PSA)指數會明顯上升。
- 超聲波前列腺檢查:可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利用探頭從肛門伸入,直接檢測前列腺腫脹的實際狀況及有否不正常問題。二是於前列腺不同部位及區域抽取活組織作進一步化驗,多在檢測到前列腺特異抗原水平(PSA)上升時使用。
- 磁力共振融合檢查:結合無輻射的磁力共振及超聲波檢查,可讓醫生安全地檢查前列腺的可疑地方,提高診斷準確度。
前列腺癌期數及存活率
前列腺癌的期數(分期)決定了癌症的嚴重程度及治療方案,並影響患者的存活率。分期通常根據癌細胞的擴散範圍、PSA(前列腺特異抗原)指數及腫瘤惡性程度(Gleason Score)來評估。
- 第一期:癌細胞侷限於前列腺內,無擴散跡象。五年存活率約 95%。
- 第二期:癌細胞仍侷限於前列腺,但腫瘤體積較大,可能影響雙側前列腺葉。五年存活率約 85-90%。
- 第三期:癌細胞突破前列腺包膜,可能擴散至鄰近組織,如精囊或淋巴結,但未影響遠端器官。五年存活率約 60-80%。
- 第四期:癌細胞已擴散至鄰近器官(如膀胱、直腸)或遠端器官(如骨骼、肺部)。其五年存活率若限於鄰近器官約 50-70%;若擴散至遠端器官則低於 30%。
前列腺癌的治療方法
視乎病人的前列腺癌的症狀及病情發展,醫生會建議不同的治療方案,早期前列腺癌治療方案包括定期監察、外科手術或放射治療。
定期監察 |
由於前列腺癌的早期腫瘤生長緩慢,如病人的年紀較大,未必會直接威脅病人的壽命,醫生可能會建議病人定期覆診,通過PSA(前列腺特異抗原)檢測及影像檢查監測病情,而不作特別治療。適合人群包括腫瘤生長緩慢、低風險的患者,及年長且不適合接受侵入性治療的病人。 |
放射治療 |
利用高能量放射線或質子治療直接照射前列腺腫瘤細胞,破壞其染色體,使癌細胞不能生長及死亡。 |
手術治療 |
手術是治療前列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醫生會因應患者情況,切除前列腺,在某些情況下,亦可能同時切除鄰近的淋巴結,以達至長期控制病情的目的。
常見的手術方式
|
荷爾蒙治療 |
如病人的前列腺癌細胞已擴散至骨骼或其他重要器官,治療方針旨在降低體內睪固酮水平,減少癌細胞增殖速度,通常適用於晚期前列腺癌或已擴散的患者。
治療後可能會出現潮熱、骨質疏鬆、性功能下降等副作用。 |
放射性同位素治療 |
放射性同位素屬標靶放射治療,治療晚期前列腺癌患者。
|
化學治療 |
化學治療(又稱化療),一般用於晚期的前列腺癌患者,透過藥物溶入血液運行全身,有效對付由原發部位擴散到其他部位的癌細胞。化療的原理是殺滅一些快速分裂的細胞,由於癌細胞的分裂速度較正常細胞快,自然躲不過化療的攻擊。 |
標靶治療 |
標靶治療是全身性治療,透過血液循環系統令藥物到達全身不同部位從而殺死癌細胞。標靶治療針對特定癌細胞生長基因和它們所產生的蛋白( 即「靶 點」),標靶藥物能阻斷該種癌細胞生長或修復的功能,令其死亡,所以稱為「標靶」治療。 |
預防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是香港男性常見的癌症之一,但透過健康的生活習慣及定期篩查,可有效降低患病風險。以下是幾種預防前列腺癌的方法:
1. 健康飲食
高脂飲食可能與前列腺癌的發展有關,因此建議減少攝取紅肉、加工肉類及高脂乳製品,以降低風險。同時,多攝取富含抗氧化物的蔬果,如番茄(含茄紅素)、綠茶及豆類(含異黃酮),有助於抑制癌細胞生長並減少前列腺癌的發生機率。適量攝取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三文魚、吞拿魚及亞麻籽,亦有助於降低體內的炎症反應,進一步提升身體的防禦能力。
2. 規律運動
每週進行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騎單車),有助於維持健康體重並減少前列腺癌風險。
3. 保持健康體重
肥胖與前列腺癌的發生及惡化有關,建議透過均衡飲食與運動維持BMI在健康範圍內。
4. 定期篩查
50歲以上(或有家族病史者可提早至45歲)應定期進行PSA(前列腺特異抗原)檢測及直腸指檢,以便及早發現異常。
5. 避免吸煙與過量飲酒
吸煙與酒精攝取過量可能會增加前列腺癌的風險,建議戒煙及適量飲酒。
前列腺癌治療後的護理
前列腺癌治療後的護理對於恢復健康及降低復發風險至關重要。患者應根據醫生的指引,進行適當的生活調整與醫療監測,以提升生活品質並預防併發症。
定期追蹤與健康監測
治療後,患者需定期接受PSA(前列腺特異抗原)檢測,以監測癌症是否復發或擴散。一般來說,初期建議每3至6個月檢查一次,隨後視病情穩定程度而調整頻率。此外,醫生可能會安排影像檢查(如磁力共振MRI或正電子電腦掃描PET-CT)來確保癌細胞未擴散。
生活方式與飲食調整
- 健康飲食:多攝取低脂高纖食物,如蔬果、全穀類、豆類,並減少紅肉及高脂乳製品,以降低發炎反應。
- 保持適量運動:適量的運動(如快走、游泳、瑜伽)可幫助改善體能與情緒,減少癌症復發的風險。
- 避免吸煙與過量飲酒:吸煙與酒精攝取會影響免疫系統並增加其他疾病風險,建議戒煙及減少酒精攝取。
控制副作用與併發症
- 尿失禁管理:部分患者在手術後可能會出現尿失禁問題,建議進行凱格爾運動(Kegel exercise),以增強盆底肌肉,改善控尿能力。
- 性功能恢復:放射治療或傳統手術可能影響勃起功能,醫生可能會建議藥物治療(如PDE5抑制劑)或物理治療(如陰莖真空裝置)。
- 骨質健康管理:荷爾蒙治療可能導致骨質疏鬆,患者應補充鈣質與維他命D,並進行負重運動來保持骨骼健康。
心理與情緒支援
前列腺癌治療後,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焦慮、抑鬱或壓力問題,建議尋求心理輔導或加入患者支援小組,以獲得專業協助及病友支持。
常見問題
前列腺癌手術後會有哪些副作用?
前列腺癌手術可能會引起短期或長期的副作用,最常見的包括尿失禁、勃起功能障礙(性功能障礙)、盆底肌肉無力等。
- 尿失禁:手術可能影響膀胱控制能力,患者可透過凱格爾運動(Kegel exercise)加強盆底肌肉,以改善控尿能力。
- 勃起功能障礙:神經損傷可能導致勃起困難,醫生可能會建議使用藥物(如PDE5抑制劑)、真空裝置或荷爾蒙治療來幫助恢復性功能。
前列腺癌患者需要改變飲食習慣嗎?
是的,以降低復發風險並促進康復。建議減少高脂飲食,如紅肉、加工肉類及高脂乳製品,以減少身體發炎。多吃蔬果,如番茄(含茄紅素)、豆類(含異黃酮)和綠茶,有助降低前列腺癌風險。
此外,可增加Omega-3脂肪酸攝取,例如三文魚、吞拿魚及亞麻籽,以減少發炎並保護心血管健康。同時,應少吃精製糖,以避免血糖波動影響癌細胞生長。透過均衡飲食,患者可提升康復效果,並降低癌症復發機會。
前列腺癌會遺傳嗎?
前列腺癌具有遺傳傾向,如果家族中有直系親屬(如父親或兄弟)曾患前列腺癌,個人風險會增加約2至3倍。此外,與BRCA1、BRCA2基因突變相關的遺傳變異亦可能增加前列腺癌風險。因此,具有家族病史的男性應考慮定期進行PSA檢測,及早監測前列腺健康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