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不同乳房檢查方法與重要性

– 以下內容經 文芷薇醫生 審校

定期乳房檢查保障健康 及早揪出乳癌症狀

乳癌自1994年起一直是香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由1993年至2022年間,確診個案增加約4倍。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24年公布的統計數字,2022年入侵性乳腺癌新症個案已達至5,182宗。數據顯示,女性乳癌發病率有年輕化趨勢,40歲以上女性為主要受影響群體,其中40至59歲女性佔約48%的新症個案,而60至69歲女性的年齡特定發病率同樣高,顯示此年齡組風險亦不容忽視。平均每14名女性便有一人會患上乳癌,因此不論年輕或年長女士,都應定期進行自我檢查及乳房檢查,由醫護人員評估風險,及早發現乳癌症狀並接受治療。

乳房乳腺增生/異常增生有什麼分別?

乳房乳腺增生/異常增生有什麼分別?

乳腺增生是女性常見的乳房生理變化,多數為良性,但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存在演變為「異常增生」,甚至增加日後患乳癌風險。

乳腺增生(良性)

乳腺增生是指乳腺組織因荷爾蒙(特別是雌激素)變化而引起的纖維組織增多與腺體增厚。常見於 30-50 歲女性,症狀包括乳房腫脹、脹痛或摸到結節,通常於經期前後加重。這種乳腺增生屬於非癌性變化,多數不需要治療,患者可透過乳房X光造影或超聲波檢查了解乳腺結構,定期觀察。

異常乳腺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

異常增生是指乳腺細胞出現了不正常的增殖情況,雖然尚未發展為癌症,但這類細胞與早期癌變細胞相近,被視為「癌前病變」。如有異常乳腺增生,患者需接受活組織檢查(乳房穿刺活檢) 確診。根據研究,異常增生女性日後患乳癌風險約為正常女性的 4 至 5 倍,醫生可能建議手術治療定期影像追蹤,或視乎風險建議進一步處理。

乳房自我檢查

乳房自我檢查

不少乳癌個案都是由女性自行發現異樣而及早求診,早期乳癌的治癒率相對較高。建議女士可於每月經期過後3至5天進行自我檢查;而已收經的女士亦應每月定時檢查乳房狀況。除了自我檢查外,20歲或以上女性亦應定期約見專科醫生,由專業人士進行觸診,以加強防癌意識和保障健康。

步驟1

站在鏡前,先後觀察在雙手放鬆垂在兩側,以及高舉過頭時乳房的狀況 注意乳房的皮膚有否出現凹陷、皺起、泛紅,乳頭有否異常或流出液體(非哺乳時)。

步驟2

仰臥時觸摸乳房 以中間三根手指的指腹兩隻手指靠攏,檢查身體另一邊的乳房,左右手各做一次。檢查時靠攏的指腹以順時針打圈方式輕按整個乳房(由靠近手臂的外處開始,慢慢橫移至乳頭兩乳間的部分,再由鎖骨垂直地往下移至乳房下半部分)。

步驟3

站立時檢查乳房 淋浴時只要在乳房位置塗一點肥皂,便能讓手指順暢地在上面滑動,更容易感覺到有否腫塊。

乳房X光造影與乳房超聲波檢查:原理、流程及好處

乳房X光造影與乳房超聲波檢查:原理、流程及好處

乳房X光造影(Mammography)與乳房超聲波檢查(Ultrasound)是常見的乳房影像學檢查方法,兩者各有優勢,常被用作互補工具,以提升乳癌及其他乳腺疾病的偵測率。

原理

  • 乳房X光造影:利用低劑量X光穿透乳房組織,拍攝出乳腺結構影像,能有效偵測微細鈣化點及早期腫塊,尤其適合40歲以上女性。
  • 乳房超聲波檢查:利用高頻聲波穿透皮膚並反射乳房內部結構,即時產生影像,有助判別腫塊性質(如實心或液體),特別適合乳腺密度高或年輕女性。

檢查流程

  • 乳房X光造影:
    • 病人需站立並將乳房放置於X光機器上
    • 技術人員會輕壓乳房以取得清晰影像
    • 檢查時間約10至15分鐘
  • 乳房超聲波檢查:
    • 病人平躺並裸露上半身
    • 醫護人員在乳房塗上凝膠,使用探頭掃描
    • 檢查時間約15至30分鐘

2D與3D乳房造影(Mammograms)有什麼分別

2D與3D乳房造影(Mammograms)有什麼分別
乳房X光造影 (Mammogram) 是目前最常用的乳癌篩查工具,當中又可分為2D造影及3D立體造影(數碼斷層造影,Tomosynthesis),兩者在成像技術及診斷準確性方面有所不同。
2D乳房造影 乳房造影會從兩個角度拍攝乳房平面影像(上下與側面),適合大多數女性用作基本篩查。然而,對於乳腺密度較高(乳腺組織與脂肪比例高)的婦女來說,2D成像容易因組織重疊而出現「盲點」,增加誤診或漏診風險。
3D乳房造影 是透過多角度掃描,再重建出乳房的立體影像,讓醫生能逐層分析乳腺組織,就像「逐頁翻書」一樣檢視細節。這種方式能有效減少組織重疊問題,提高對早期乳癌或微小病灶的辨識率,特別適合乳腺密度高或有家族病史的婦女。

總括而言,3D乳房造影的診斷準確性更高、誤報率較低,但成本亦相對較高。選擇哪種方式可視乎個人風險因素、乳腺特質及醫生建議作出決定。

確診乳癌

確診乳癌

當乳房檢查如乳房超聲波、X光造影(Mammogram)或臨床觸診發現異常後,醫生會進一步安排乳房穿刺活檢(Biopsy)確認是否患上乳癌。這項檢查會取出乳房組織樣本進行化驗,以辨別腫塊屬於良性或惡性腫瘤。

一旦被確診為乳癌,醫生會根據腫瘤的大小、分期(Stage)、是否擴散至淋巴或其他器官,以及腫瘤的**受體狀態(如ER、PR、HER2)**等指標來擬定治療計劃。常見的治療方法包括:

  • 手術切除(局部切除或全乳房切除)
  • 放射治療
  • 化療
  • 標靶治療
  • 荷爾蒙治療

每位乳癌患者的病況及身體狀況不同,治療組合及療程長短亦會有所差異。重要的是在確診後盡快與專科醫生配合,進行進一步檢查及制訂個人化治療方案。現時乳癌的整體治癒率隨早期發現而顯著提高,定期篩查與及早治療是保障女性乳房健康的關鍵。

必須留意的症狀

必須留意的症狀

早期的乳癌症狀未必容易察覺,或未必能通過自我檢查發現。而下列任何一種轉變,都有可能是患上乳癌的徵狀,必須立即約見醫生跟進。

  • 乳房有腫塊
  • 乳房的大小或形狀發生變化
  • 乳房或乳頭周圍的皮膚紋理發生變化,例如泛紅、脫屑脫皮、增厚,或出現「橙皮紋皮膚」外觀
  • 乳頭周圍有皮疹
  • 乳頭內陷
  • 乳頭有分泌物
  • 乳房或腋下突然持續出現不適或疼痛

常見的乳房腫塊有哪幾類?

常見的乳房腫塊有哪幾類?

乳房腫塊不一定代表乳癌,常見的乳房腫塊可分為良性腫塊與惡性腫瘤(乳癌)兩大類,亦有部分屬於乳腺增生等功能性變化,需透過影像檢查與醫生診斷釐清。

  1. 纖維腺瘤(Fibroadenoma)
    是最常見的良性乳房腫塊之一,通常發生於年輕女性。腫塊觸感光滑、可移動,大小穩定或緩慢增長,並不會變成乳癌,但若腫塊持續增大或有症狀,可能需要切除。
  2. 乳腺囊腫(Breast Cyst)
    屬於液體積聚所形成的囊狀腫塊,常見於更年期前後女性。一般為良性,透過超聲波即可辨別,部分囊腫可自行消退,或由醫生抽取液體紓緩不適。
  3. 乳腺增生(Fibrocystic Changes)
    並非真正腫瘤,而是一種與荷爾蒙變化有關的乳腺組織變化,常伴隨乳房腫脹、疼痛及腫塊感。多數為良性,但若症狀明顯或檢查結果有異,醫生可能會建議進一步檢查。
  4. 乳癌(Breast Cancer)
    若腫塊質地硬、邊緣不規則、固定不易移動,並伴隨皮膚凹陷、乳頭分泌物、乳頭凹陷或腋下腫塊等症狀,需高度警惕乳癌可能。須儘快接受影像檢查及活檢確認病因。

年齡及風險因素

年齡及風險因素

研究顯示,患上乳癌的風險與年齡增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不同年齡女士,所需接受的定期檢查亦不相同。建議女士可參考下表,定期接受相關檢查。

年齡

自我檢查

乳房X-光造影檢查*

20-39歲

每月

-

40歲或以上

每月

每1至2年

*由於亞洲人尤其是較為年輕的女性的乳腺組織密度較高,因此在有需要的情況下,醫生會建議患者配合超聲波檢查。
跟其他癌症一樣,乳癌亦有一些風險因素必須特別留意。如有下列任何一項,便應與專科醫生商討,制定合適的檢查計劃。

  • 從未生育,第一次生育較遲(30歲之後),或從未餵哺母乳;
  • 較早出現月經(12歲之前)或較遲收經(55歲之後);
  • 曾患乳癌、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
  • 曾患良性乳房疾病(例如:非典型乳腺增生)或乳小葉原位癌
  • 正接受荷爾蒙補充治療
  • 正服用混合性避孕丸
  • 在30歲前胸部曾接受放射治療
  • 基因測試確定為帶有某些基因突變(例如:BRCA1或 BRCA2 )
  • 家族史帶有某些基因突變(例如:BRCA1或 BRCA2)
  • 直系親屬在50歲之前被確診患上乳癌

乳房影像檢查的種類

乳房影像檢查的種類

醫生檢查後,如有懷疑,有可能需要安排進一步檢查。

乳房X光造影

透過拍攝低輻射量的X光影像以檢查是否出現惡性腫瘤。40歲或以上無乳癌徵狀婦女,應定期接受乳房X光造影篩檢。

乳房超聲波

使用高頻率音波查看乳房組織的波動,以顯示異常處是實心腫塊抑或液態囊腫,又或是兩者的結合。有助測量腫塊的大小及位置,以及可更仔細觀察周邊組織。

乳房磁力共振

檢查過桯中,與電腦相連接的磁石會發放不具輻射的磁能及電磁波穿過乳房組織,以獲得內部組織的精細影像,有助分析屬良性或惡性。

乳房組織活檢

抽取乳房內可疑位置的組織或體液化驗,以確認是否有癌細胞。這種診斷方法是唯一可確診乳癌的測試。

腫瘤生物記認檢測

一旦確診為乳癌,可從腫瘤的組織作進一步化驗以得知腫瘤的生物記認,亦即ER/PR (荷爾蒙)受體,HER 2鏢靶受體,從而讓醫生揀選更針對性和有效的治療方法。

常見問題

常見問題

什麼年齡應開始做乳房檢查?

一般建議40 歲以上女性每兩年進行一次乳房X光造影(Mammogram)檢查。如有家族病史,應提早在30 至 35 歲諮詢醫生並開始檢查。

乳房檢查會痛嗎?

乳房X光造影在拍攝時會有短暫擠壓感,有些人會感到輕微不適,但可接受程度高。乳房超聲波則通常無痛。

月經來時可以做乳房檢查嗎?

建議避開經期,最佳檢查時間是月經後一星期內,此時乳腺較柔軟、不易腫脹,有助於提高檢查準確度。

乳房有硬塊一定是癌症嗎?

不一定。常見如纖維腺瘤、乳腺囊腫等均為良性腫塊,但任何異常都應求醫檢查確認,避免延誤病情。

關閉
家庭醫學普通科門診
開放時間:週日至週五 (9am - 1pm & 2pm - 6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