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

尿失禁的現況

婦女尿失禁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病發率由17%至60%不等,而在香港,女性患尿失禁的數字介乎13至21%之間。 女性的年紀愈大,病發的機會愈高。

 

甚麼是尿失禁?

婦女的尿失禁與「骨盆底」有密切關係︰骨盆底肌肉群是由球海綿體肌、坐骨海綿肌等肌肉組成,婦女在生產時陰道撕裂、或是長期腹壓上升,造成肌肉及韌帶鬆弛,無法維持日常的承托力,當膀胱受壓,便容易造成易漏尿、尿頻以至尿失禁等情況,即所謂「骨盆底功能失常」。尿失禁可分為「應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及混合性尿失禁幾類。

尿失禁的症狀
尿失禁的症狀
  • 不由自主地滲尿
  • 時常感覺尿急
  • 有尿意但排尿量很少
  • 夜尿
尿失禁的成因
尿失禁的成因

按尿失禁的種類,成因各有分別,而女士在懷孕及分娩過程中,較容易導致尿失禁。

 

種類

成因

應力性尿失禁

由於骨盆底肌肉鬆弛,令尿道口控制能力減弱。當腹部用力如咳嗽、大笑、提重物時便會漏尿。

迫性尿失禁

由於膀胱過敏感膀胱肌肉有不正常收縮,便會產生尿急感覺,又稱為膀胱過動症。成因未明,部分與神經系統疾病、脊椎疾病、膀胱結石、腫瘤有關,亦可屬原發性。

合性尿失禁

患者同時出現應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

滿溢性尿失禁

泌尿系統出現毛病令膀胱肌肉收縮能力減弱,令過量小便積聚於膀胱內,患者可能在沒有尿意的情況下漏尿。

功能性尿失禁

患者有正常的小便意識及排尿功能,但因行動不便未能及時如廁,引致尿失禁。

懷孕及分娩引致尿失禁
懷孕及分娩引致尿失禁

女性懷孕時,膀胱底部與膀胱頸位置都會向上移,尿道因受到子宮增大、羊水和胎兒的擠壓所致而增長。另一方面,婦女骨盆支持系統受到懷孕荷爾蒙影響,變得較易受創傷。減弱的韌帶無法承受腹部的重量,過劇的壓力容易造成骨盆韌帶的傷害,增加急迫性尿失禁的風險。至於分娩後的尿失禁,成因主要是在生產過程中,胎兒從產道出生時,對膀胱、尿道的擠壓移位,令周圍韌帶肌肉的擠壓受傷撕裂,尤其是產程過長或停滯,容易傷到肌肉、神經,造成產後尿失禁。分娩時醫生剪開陰道、使用各類助產儀器等,亦有可能令骨盆底肌肉神經受傷害。雖然大多數妊娠尿失禁及產後尿失禁於產後可以完全復原,仍有3%是經​​常性漏尿。

尿失禁的風險因素
尿失禁的風險因素
  • 女士
  • 家族病史
  • 年紀
  • 過重
  • 懷孕
  • 多次生產
  • 曾接受子宮切除手術
  • 尿路結石
  • 糖尿病
如何診斷尿失禁?
如何診斷尿失禁?

醫生會為患者作臨床診斷及要求患者填寫小便日記,有需要時會建議患者接受尿流動力測試,於尿道及肛門內放入導管,量度膀胱內的壓力,以檢查患者的尿失禁成因。

 

尿失禁的治療方法

盆底肌肉運動

研究顯示在妊娠20週,針對有尿失禁的病人進行骨盆底肌肉運動,她們出現尿失禁的情況有減少跡象。因此,醫生建議產婦在產前便應按指導,開始進行適度的盆底肌肉收縮運動,以及控制體重。

電流刺激治療

透過電流刺激,可調節骨盆的肌肉收縮,減少膀胱過渡活躍情況。亦有手術方法是透過儀器連接薦骨神經,發出類似心臟節律器的規則電流,改善急迫性尿失禁。

藥物

主要用於治療膀胱過動症,減低不正常的收縮以改善膀胱控尿功能,減少尿急、排尿及漏尿的次數,須配合盆底肌肉收縮運動。

手術治療

如病人的尿失禁病情嚴重或服藥無效,醫生便會考慮進行手術治療,例如植入懸吊帶強化盆底肌肉的承托效果,增加患者的控尿能力。

 

關閉